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T中

记者手记|中国农民的农活技术,如何改变非洲的玉米田

特派坦桑尼亚记者 田佳玮
2018年09月04日 16:00
一开始,大多数坦桑尼亚村民对中国的这套经验并不“买账”,不愿意拿到自家农田进行试验。他们心中的顾虑为何
news 原图 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瓦辛巴村,中坦农业合作项目农户Omar Jayo在自家示范田前。左侧为使用传统方法种植的玉米,右侧为使用中国方法种植的玉米。图/盖茨基金会提供

  【财新网】(特派坦桑尼亚记者 田佳玮)远处蜿蜒起伏的山脉在雨后的薄雾中依稀可见,将本就稀疏的人家和苍茫的土地映衬得更加辽远。在东非国家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Morogoro)的瓦辛巴村(Mtego Wa Simbar),当地农民Omari Jayo站在自家的两块玉米田之间:左手边的田地使用传统种法,右手边田地则借鉴中国经验。一低一高,一乱一整,一纤一壮,对比明显。

  按照当地的传统种植方法,每年的雨季来临之前,Omari Jayo都会拿出从上一季收成的玉米上掰下来的自留种,随意在长满杂草的田地上撒下。然而,土地并没有经过翻整,也没经过深耕;种子种下之后,一季里基本上不怎么管理,直等到收获。由于是自留种,下一季玉米的出苗率也不能保证,出苗后的抽穗时间不等;玉米种出来不结棒或结棒不结粒的现象也并不罕见。站在地头儿一眼望去,玉米杆高低不一,参差不齐。

责任编辑:徐和谦 | 版面编辑:许金玲

首席赞赏官虚位以待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特稿|发审反腐进入深水区

中国在美留学生数连续四年下滑,印度成为最大生源国

国际财经速览|替代星链 巴西向中企购买低轨卫星服务

特稿|涉事学者被解聘 “室温超导闹剧”始末

董建岳一审开庭 涉案金额巨大、部分案情浮现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

订阅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