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贸易顺差是结构性的原因,而非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对于近年来持续出现的中美贸易顺差,部分美国国会议员和行业人士认为源于中国侵犯知识产权,以及低估人民币价值等人为因素,薄熙来对此予以否定。
“这种看法在很大程度上夸大了知识产权所带来的贸易问题。”薄指出。他表示,由于美国政府限制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过去两年内,美对华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增幅只有欧盟对华出口增幅的一半。
“与其说是源自知识产权,倒不如说是因为美国高科技产品对中国出口的限制,影响了美中贸易平衡。”
薄熙来认为,中美贸易顺差的主要因素在于结构性问题,同时与中国自身的生产竞争力密切相关。2005年,中国出口的7600多亿美元产品中,58%是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生产的。根据中方测算,2005年中美贸易顺差约为1000多亿美元,如果扣除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生产产品的再出口,实际顺差仅为二三百亿美元。
薄熙来指出,事实上,美国以往对日、韩等国的贸易逆差,很大程度上转移到了中国。而美国对于东亚地区的贸易逆差和几年前相比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所降低。
对于目前巨额的贸易顺差,薄指出,中国的贸易确实“有后劲,有底气,有基础,有竞争能力”。他认为,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的基础设施较过去有很大增强,国内劳动力在数量、价格及技能上都很有竞争力。此外,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也处于一个特定的位置,加工贸易持续旺盛。
“从结构上来看,中国的出口顺差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薄熙来说,“中国政府绝不追求过高的贸易顺差……这么大的外汇储备对我们来说既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也有巨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