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世界 > 国际新闻 > 正文

【域外纪行】德黑兰与设拉子——伊朗印象之一

2006年07月11日 23:23 来源于 caijing
在这里,我们感觉不到这是一个所谓“神权”国家。人们对长着东方面孔的我们特别友善,不时有人主动过来打招



设拉子植物园





伊朗设拉子市场一商铺





  7月25日,由伊朗驻华使馆牵头、伊朗国家文化遗产和旅游局组织的首个中国媒体代表团访问伊朗,作为代表团的一员前往这个在国人眼中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度。
  在伊朗短短11天,代表团行程贯穿半个伊朗,从首都德黑兰,乘机南下著名古城设拉子(Shiraz),之后又北上17世纪萨法维王朝的古都伊斯法罕。此后继续乘车北上,一路来到里海之滨。其后再下德黑兰。
  所行之处,除了感受到清真寺、宫殿、村落等建筑体现出的厚重历史外,同当地人民的交流更令人感触良多,感受到这个具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现代社会的撞击下,所产生的一对对特有矛盾。
  抵达德黑兰的当日,我们迫不及待一睹当地景致。在导游带领下,我们来到德黑兰市最为繁华的街头之一,接受我们对这个文明古国的第一印象。
  早在进入伊朗前,同行的女性团员就被告知,她们需要准备一块头巾,以及尽量避免过于“清凉”的服装。果不其然,由于一位女团员没有随身携带头巾,情急之下,伊朗航空人员非常友善地让其用机上毛毯充当头巾,也算是解燃眉之急。大家的心开始一阵紧缩,看来需要对一切不时之需做好准备。毕竟,这是一个大家都颇为陌生的国度,哪些是禁区,哪些是灰色地带,都还是未知之数。
  但在德黑兰最繁荣的街道上,我们所有的顾虑几乎都被化解。在这里,我们能见到惟一区别于国内的地方,就是妇女的服装。而在黑色传统头巾长袍之外,人们不时可以见到戴着五颜六色头巾,穿牛仔裤、染头发的伊朗女性。而对男性而言,衣着方面同国内毫无二致。
  在这里,我们感觉不到这是一个所谓的“神权”国家,只不过是一个相对保守的什叶派占绝对多数的穆斯林国家。人们对长着东方面孔的我们特别友善,不时有人主动过来打招呼。而对我们留影的要求,则是有求必应。甚至在一名女性因为害羞而躲避镜头的时候,她的男朋友主动将她推到我们的镜头前,大方地让我们拍照。种种亲善的举动,将我们的顾虑一扫而光。
  同样在德黑兰的街头,当记者拦下一名衣着时尚的妇女聊天时,得知她是德黑兰大学的学生,目前正在准备托福考试。记者问她是否打算到美国留学,她表示,只是喜欢英语而已。而被问及对目前伊朗年轻人比例过大、失业率较高的问题时,她的回答是“政府需要承担90%的责任”。如此的直言坦率,实在令记者有些惊讶。
  而在后面的行程中,当记者在古城设拉子的植物园,同两名第二天就要参加高考的女生聊天时,更加吃惊地获知,尽管伊朗的高校招生录取率仅有21%,但女性录取的比例却达到65%。
  德黑兰的街头商铺林立,基本以小型个体的形式存在,并没有见到大型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商业连锁模式。整体给人留下一种零散但有序的感觉。这种图景,相信有过在国内大中城市商业街逛街经历的人们都似曾相识。
  次日来到郊外著名的巴列维国王的王宫参观。说是王宫,实际类似国内颐和园一样作为王室夏季纳凉消暑的去处。看惯东方雍容华贵、极具排场宫殿的我们,对伊朗国王的宫殿的感觉就是嫌这里的王室太简朴了,所谓王宫就是在大树、绿草荫蔽的清凉环境中的几座大的别墅。虽说别墅里面的装潢都取自伊朗当地以及欧洲极具品质的物品,但以规模论,同国内宫殿来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在设拉子,这里的植物园是游人必到之处。尽管植物园林木葱葱,流水潺潺,但同宫殿一样,在规模上较东方园林略逊一筹。但如果将视野投到百米之外,人们就会明白为何这样一个园林会成为伊朗人的骄傲——四周望去,尽是沙石覆盖的荒山。在伊朗南部的沙漠性气候条件下,一处有水、有花、有木、有草的园林有如茫茫沙漠中的一块绿洲。
  按照导游的说法,园林是按照《古兰经》中关于天堂的设计建造的。对沙漠气候的地区而言,所谓天堂的门槛是很低的。在林子里,有四条纵横相错的沟渠,渠中流水潺潺,分别象征着取之不竭的牛奶、蜂蜜、酒和水。在这样的园子里,任何人都可以随便享有这些真主赐给的物质。一切简单的东西,放在特定的环境里,就变得意义非常了。
  在设拉子,不到伊朗历史上两位著名诗人萨迪和哈菲兹的陵园,是说不过去的。两座陵园的建筑风格有些相似,都是通过一条长长的甬道,通向埋葬有诗人的墓碑。诗人的墓碑静静地躺在伊斯兰风格的小亭子下,无数来这里瞻仰、参观的人们都会在墓碑前驻足。看着墓碑上交叉相放的两株玫瑰,以及不时有人单腿跪下,一手轻抚墓碑,一手按着左胸,默默低头咏诵的情景,会让人觉得时间在这里停逝,智慧在这里凝固。
   而位于设拉子一小时车程的波斯波利斯古城遗址,则是此行的重头戏之一。毫无遮挡的荒原下,孤零零的树立着几十根巨大的石柱。这就是古城给人的第一印象。尽管骄阳似火,但漫步其中,仍可充分感受到远古文明的博大,工匠技艺的精巧。一些石雕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栩栩如生。站在古城的高处往下眺望,真是觉得再多的繁华也只是过往烟云,曾经不可一世的礼仪之都,也被自然和历史打磨的只剩下断壁残垣。
  在访问期间,伊朗报纸报道,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最近发布关于允许部分行业私有化的命令,希望以此来为国民经济创造竞争性的氛围,同时推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代表团在伊朗的最后一天,曾与负责旅游事务伊朗副总统座谈。副总统告诉我们,作为伊朗第四个计划重点发展的行业,旅游业将得到国家重点扶持。此外,伊朗允许并欢迎外资介入旅游设施的建设和开发。
  这种开放、包容的态度还体现在对非伊斯兰教宗教的态度上。尽管伊朗99%的国民信奉伊斯兰教,但国家对其他宗教的教堂的保护还是做得相当不错。在伊斯法罕,我们参观一座清真寺风格的建筑。但通过介绍,获知这实际是一座伊斯兰其外、东正教其内的教堂。教堂是由17世纪同奥斯曼帝国战争中失败逃往伊朗南部的亚美尼亚人修建的,由于亚美尼亚本身没有自己的建筑风格,所以借用伊斯兰清真寺的设计,来建造进行东正教活动的教堂。当人们看到教堂四壁栩栩如生的取自《圣经》的壁画,以及外部巍峨壮丽的清真寺外观时,不由得赞叹两种宗教居然能取得如此完美的结合。(未完待续)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