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世界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一周精选·时事聚焦】黎以停火前途未卜 (8月16日)

2006年08月19日 08:23 来源于 caijing
黎巴嫩军队和国际维和力量均问题重重,美国寄望于武器禁运削弱真主党



  在联合国1701号决议通过后,黎巴嫩和以色列于8月14日实现停火。美国国务院主管中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大卫·维尔奇(David Welch)于8月15日表示,维持停火最关键在于武器禁运。
  “对黎巴嫩武器禁运适用于所有国家,这是联合国决议的核心,”维尔奇在华盛顿外国记者中心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在联合国安理会以全票通过的1701号决议中,并没有包含解除真主党武装的条款。黎巴嫩国防部长15日也表示不会强行解除真主党武装。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只能寄希望于武器禁运,期待从事实上减弱真主党的战斗力。
  从7月12日黎巴嫩真主党绑架两名以军士兵开始,武装冲突持续已超过一月,造成至少1150名黎巴嫩人和156名以色列人丧生。
  姗姗来迟的联合国决议最终促成停火。该决议规定,由1.5万人的黎政府军队和同样数量的国际维和部队接管与以色列接壤的黎巴嫩南部“蓝线”以内区域。维尔奇认为,这个决议能够有效控制局势,但能否实施还有待观察。
  决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黎巴嫩和国际维和部队的部署。但现实中这两股力量都存在问题。首先,尽管所有国际社会的斡旋努力都将黎巴嫩军队置于台前,但无论以色列还是真主党都没把这支政府军放在眼里。
  德国的《明镜》周刊报道说,黎军队使用的部分武器装备仍停留在五六十年代。地面部队使用的300辆坦克的服役时间都超过二十年,空军尚不具备战斗机,而在以军摧毁了地面雷达系统之后,海军只能盲目地航行。
  硬件之外,黎军队的尴尬处境让他们缺乏民众支持。在战争中,黎军队既不能向同胞真主党开火,也不能攻击以色列军队,起到的作用更像是警察而非国家军队。此外,不少真主党分子渗透进军队,也让以色列对其立场表示怀疑。
  同时国际维和部队的构建也并非易事。美国和欧洲均希望阿拉伯世界能派兵参与维和行动,但中东国家对美以的作为本有怨言,很难积极投入西方主导的集体行动中。据土耳其媒体报道,该国政府希望等到联合国拿出第二个决议之后再派兵。
  维和部队由法国主导,除5000名法国士兵之外,还包括来自西班牙、意大利、德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人员。
  缺乏有效的维和力量,使联合国的决议显得十分脆弱,远非美国在战争开始时强调的“永久基础上的解决方案”。美以渴望的缴械真主党的目标,只有留待以后的外交努力。
  硝烟未尽,各方就得失和责任归属的争辩已经展开。美国总统布什周一在国务院演讲时称以色列击败了真主党,但真主党总书记哈桑·纳斯鲁拉则庆祝获得了“战略和历史性的胜利”。
  此外,伊朗和叙利亚领导人都发出了胜利的祝贺。布什政府则在周二发出强烈批评以回应两国。维尔奇表示说:“外国领袖在战争的废墟上欢庆胜利,这不是黎巴嫩平民应当付出的代价。”■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