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世界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一周国际时评】美朝柏林会晤:六方会谈的序曲?

2007年01月22日 19:39 来源于 caijing
美希望六方框架的作用能超出朝核问题的解决,其对六方机制的态度似乎并没有随着会谈的反复而发生根本动摇


  从1月17日开始,美国和朝鲜在德国首都柏林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非正式会谈,会谈主要围绕目前陷入僵局的朝鲜核问题。
  1月19日,朝鲜外务部通过中央通讯社发表声明表示,柏林会晤的气氛是“积极和真诚”的,并“达成一定的协议”。但美国朝核问题首席谈判代表希尔对于这一说法并不认同,只是强调双方进行了“非常有益的讨论”。
  针对朝鲜方面关于“此次柏林会谈是朝美之间关于解决棘手问题的直接对话”的说法,美国方面的态度非常明确,即此次会晤依然是为即将在北京举行的六方会谈做准备,并在六方会谈的框架下进行的。希尔1月17日在柏林的美国学院演讲时表示,美国在六方框架下有合适的方式同朝鲜交换观点,并会坚持六方会谈作为针对朝核问题的机制。
  实际上,无论2005年9月达成的六方《共同声明》,还是2006年12月22日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通过的《主席声明》,都明确了六方会谈作为解决朝核问题的机制。中国外交部对美朝柏林会晤的态度也很明确:希望会晤为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尽早复会并取得进展创造条件。
  在美国学院的演讲中,希尔进一步提到,希望六方框架的作用能超出朝核问题的解决,进而将朝鲜弃核作为未来东北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第一步。这一表态,较2006年12月希尔的说法有所不同。
  希尔曾在出发前往参加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前的通气会上,就会谈会否涉及朝鲜人权问题时表示,六方会谈的目的就是取得朝鲜半岛的无核化。
  此一态度的转变,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美国对六方机制的态度并没有随着会谈的反复而发生根本动摇。相反,美国似乎从进展至今的六方会谈中,看到了解决朝核问题和建立东北亚安全合作途径的希望。
  究其原因,首先是六方会谈给主要当事方带来的集体压力。在《共同声明》通过后,美国企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李洁明(James Lilley)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发表声明的包括所有的周边大国,“如果朝鲜违反协议,它面对的不只是美国,还有来自其他四个大国的压力。”这一逻辑同样适用于美方。李洁明曾先后担任过美国驻中国和韩国大使。
  其次,美国从始自2005年9月的对朝鲜的金融制裁中尝到一定甜头。在美国的压力下,朝鲜同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相当困难。朝鲜进行核试爆后,安理会通过的第1718号决议后的国际社会,进而对朝鲜大型武器、非常规武器、奢侈品及同上述项目相关的金融资产实施制裁。多种制裁手段的运用,同样体现多边机制带来的好处。
  第三,有评论指出,朝核问题是布什政府结束任期前在外交政策上惟一可把握的成功;而在布什政府仅剩的两年时间内,不太可能找到可以替代六方会谈的其他解决朝核问题的机制,因此撇开“机制之辩”,更多地将精力集中于谈判策略,以期会谈取得突破,此应为美国现政府的不二之选。这也许能够解释为何希尔1月19日在首尔表示,美国希望能在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到来之前,举行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下一阶段会议。
  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葛来仪(Bonnie Glaser)对记者表示,外界对美国同朝鲜达成和平协议的严肃性一直抱有怀疑。从上周的些微迹象来看,美国现在似乎正寻找某种政策上的变化,尽管我们不应该对这种变化报以过大的期望。■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