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世界 > 国际新闻 > 正文

美司法部长辞职

2007年08月28日 13:37 来源于 caijing
冈萨雷斯离职是布什政府最新的一起高层人士变动。这一长串名单包括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白宫预算主任、前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以及有着“布什大脑”之称的白宫首席政治顾问罗夫等

  

  政界的谣言往往并非不攻自破,相反,一些流传已久的消息最终获得确认。在华盛顿圈子纷传数月之后,布什政府任内第二任司法部长冈萨雷斯最终在8月27日正式宣布辞职。正式离职的日子确定在9月17日。
  冈萨雷斯的离职,也成为继去年11月国会中期选举民主党夺回参众两院后,布什政府最新的一起高层人士变动。这一长串名单包括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白宫预算主任、前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以及有着“布什大脑”之称的白宫首席政治顾问罗夫等等。
  相对于布什核心圈子的几位重量级人物,冈萨雷斯同布什的私交丝毫不见逊色。从1994年布什首次出任得克萨斯州州长时起,冈萨雷斯担任其顾问一职,后于1997年被布什任命为得州务卿,1999年被布什提名为得州最高法院法官。对一名毕业哈佛法院院的法学博士而言,这是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光辉一笔,更是布什对其个人能力的莫大肯定。
  日后事实的发展证明,冈萨雷斯的前途绝不仅偏于一隅,他的个人命运跟布什紧密相连,丝丝相扣。
  随着布什成功入主白宫,冈萨雷斯也同罗夫一样,从地方舞台进入全国公众的视野。在布什的首届任期内,冈萨雷斯成为白宫的法律顾问,其中最受争议的就是冈萨雷斯在2002年1月起草的一份内部备忘录。
  在这份备忘录中,冈萨雷斯就国际社会公认的有关给予战俘人道待遇的《日内瓦公约》第三条提出质疑。在他看来,给与类似基地组织和阿富汗塔利班恐怖分子以公约中阐述的人道待遇是“古怪”的,认为公约第三条已经不再适应对付恐怖分子的需要,是过时的。
  此后,冈萨雷斯还负责起草设立专门用于审讯恐怖嫌犯的特别法庭的总统令,并在推动有关扩大战争期间总统权限、强化政府在获取私人信息、从事窃听以及收集共享情报权力的《爱国者法案》上扮演积极角色。
  全力维护并扩大总统战时权力,奉行“非常时用非常法”的理念,成为冈萨雷斯前四年白宫生涯的写照。
  然而,正是冈萨雷斯身上体现过于鲜明的“布什的人”的印象,使得他在迈向职业生涯新高度的过程中遇到前所未有的障碍。在2004年11月获布什提名接任阿什克罗夫特接任司法部长后,美国政治两党分化的态势在他的参院确认过程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暴露,参院最后以60票同意、36票反对、4票弃权的结果通过对冈萨雷斯出任司法部长的提名。在支持票数中,仅有六名民主党人。
  尽管如此,冈萨雷斯终于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出身拉美裔的司法部长,而这一职位也是迄今作为少数族裔的拉美裔人士出任的最高政府职务。
  冈萨雷斯在司法部长任内的表现,以及所能取得的成就,也随着布什支持率的下降似乎早有定数。如果说冈萨雷斯以白宫法律顾问的身份只需对布什一人负责,因此做出一切有利于布什的行为尚属可理解。但出任司法部长的政府职位后,如果继续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难免不利于部门工作的开展。
  发轫于去年12月的八名联邦检察官遭解职一事,成为冈萨雷斯面临最大的风暴。民主党方面指责检察官遭解职并非是所谓的工作不力,而是共和党方面希望能够安插更多有利于己方的检察官。换言之,就是冈萨雷斯将党派利益居于公众利益之上。
  参院多数党领袖、民主党人里德这样表述冈萨雷斯:“他从来就不是司法部长的的正确人选。冈萨雷斯缺乏独立性和判断力,缺乏对罗夫说不的勇气。”在民主党看来,正是分化选民、挑动美国社会分裂的罗夫,一手操纵了检察官解雇事件。而冈萨雷斯正是这一决定的忠实执行者。
  尽管冈萨雷斯的国会听证会上一再否认自己做出解雇的决定,但从司法部内部通信来看,冈萨雷斯难脱干系。而冈萨雷斯以回忆不清作为开脱的理由也激怒了共和党人。总共有14名国会两院共和党人要求冈萨雷斯辞职,其中不乏参院司法委员会资深议员阿兰?斯贝克特(Arlen Specter)、麦凯恩(John McCain)这样的重磅共和党人。
  此外,冈萨雷斯在美国国家安全局未经授权就对境内美国公民通信进行监听一事上也扮演不光彩角色。
  作为一名移民工人的儿子,如冈萨雷斯本人而言,尽管在他作为司法部长最阴暗的日子里,他的日子也要比他的父亲最好的时光要好,“我已实现我的美国梦”。
  而对于一名一度有望获得最高法院法官提名的冈萨雷斯而言,他的话更多可以视为一种无奈之下的聊以自慰。但更大的不幸并不在于冈萨雷斯个人仕途上下,而是由布什政府出于选战策略考虑而加剧的美国社会的分裂,最终促成布什以客工计划为主体的移民法案在其任内的搁浅,这对移民身份实现美国梦的冈萨雷斯而言,不啻为一个更大的悲剧。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