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欧盟春季峰会于布鲁塞尔召开,当日欧盟国家领导人一致通过了“地中海联盟”。
“地中海联盟”由法国总统萨科齐提出。其构想源于1995年11月27日巴塞罗那会议所确立的“巴塞罗那进程”,即欧盟和地中海沿岸国家——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塞浦路斯、埃及、以色列、约旦、黎巴嫩、马耳他、叙利亚、土耳其这11个北非和中东国家,以及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建立在经济、能源、移民、民主制等方面的合作关系,以2010 年前建立欧盟与地中海国家的自由贸易区为远期目标。
但由于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滋扰、巴以之间的民族冲突,阿拉伯国家不愿接纳欧盟为其制定的国际人权标准,整合地中海沿岸这一有着强烈“异质性”的地区,对于欧盟而言多少带有一点“乌托邦”的色彩。
萨科齐因此在竞选总统过程中,在“巴塞罗那进程”基础上提出了“地中海联盟”的设想,将范围缩小到地中海西部的北非国家。因为来自北非的非法移民一直是法国的心腹之患,阿尔及利亚极端伊斯兰宗教武装的活动也是法国的潜在的挑战。
此外,北非地区对发展核能的潜在需求也是法国寻求建立“地中海联盟”的现实利益考虑。施展“核外交术”的萨科齐自去年上台以来,已同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签署了核合作协议。此外,北非的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等国,以及临近这一地区的苏丹和几内亚湾地区,均是世界上重要的原油产区,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关系亦可保障法国的能源供给渠道。
基于这些考虑,萨科齐提出建立与“巴塞罗那进程”并行的、只吸收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地中海联盟”。由于法国不可能独自承担维持联盟运转庞大的经费,还得仰仗欧盟的财政支持,因此这个“地中海联盟”实为欧盟框架下的“盟中之盟”。在“巴塞罗那进程”下,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这三个欧洲南部大国是该机制的主要推动国,而在“地中海联盟”下,则为法国主导。
法国在最初的“地中海联盟”蓝本里有诸多设想,包括模仿欧洲投资银行的模式建立“地中海投资银行”,为地中海国家的发展项目提供贷款支持;组建一个核能机构,由法国提供核能方面的智力支持;成立“地中海大学”进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建立一个环保机构监控水质和其他资源的使用。
从这些政策措施来看,实为重新包装了的“巴塞罗那进程”,只不过主导国变成了法国一家。因此,“地中海联盟”一经提出,不仅引起欧盟内其他成员国的反感,而且也并不讨好法国所看重的北非国家。
2007年10月,萨科齐借访问摩洛哥之机为其“地中海联盟”构想积极游说:“‘地中海联盟’不是我自己的计划,而是一个共同计划”,不过此举成效甚微。有分析指出:“‘地中海联盟’只是法国追逐其双边利益的惯用手段而已,并无助于地区问题的解决”。
峰会召开之前,欧盟内部对“地中海联盟”构想大泼冷水,认为这会给欧盟带来额外的财政负担,以及造成欧盟机构重叠臃肿。英国认为,强烈反对土耳其加入欧盟的法国提出将土耳其囊括在“地中海联盟”内,实际上是提供给土耳其另一平台促其进行各项改革,而又不给其加入欧盟的承诺的圆滑计策而已。德国质疑,“地中海联盟”有分裂欧盟之虞,并且担心德国在中欧的影响力将会受到削弱。
峰会召开前一晚,萨科齐和默克尔就“地中海联盟”进行最后的外交磋商。这场较量最终以萨科齐同意在“地中海联盟”构想上做出重大修订结束。
修订后的“地中海联盟”虽保留其名,但其内容和最初的蓝本相比已经有了天壤之别。法国同意“地中海联盟”不再是地中海沿岸国家专属品,所有的欧盟成员国都可参与其中。
最大的修改是,法国同意纳入德国成为该构想的动议国,以法德两国的共同名义向欧盟峰会提交此份“地中海联盟”计划,并且法国放弃了准备于今年七月在法国召开“地中海联盟”峰会的计划。
获得通过的“地中海联盟”将替代现行的“巴塞罗那进程”,后者余下的财政拨款也将划转到“地中海联盟”下。计划中的“地中海联盟”将实行“双头制”——由欧盟国家和非欧盟的地中海国家各出一名主席,并设一个只有20人的微型秘书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