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世界 > 国际新闻 > 正文

韩国欲破“九月危机”

2008年09月03日 12:10 来源于 caijing
韩国资本外流堪忧,提升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是关键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这句电影台词或可映照近期韩国领导人的心境。
  韩国财政部副部长金东洙9月2日特向媒体声明:关于韩国将陷入金融危机的传言是“无根据”的。
  9月来临,韩国67亿美元外债将到期,此外债额为正常水平的数倍,引发市场对韩国外汇储备安全性的忧虑,“九月危机”之说已屡现韩国媒体报端。
  在金东洙如上表态前一天,韩元汇率升至1116韩元兑1美元,为近四年来币值最低水平。韩国的基准股票指数KOSPI指数也跌至17个月的低点。韩元自进入2008年以来贬值已超过14%,股指缩水四分之一。
  虽然金东洙强调,韩元对美元的连续下跌是市场恐慌引致的“非正常”动荡,韩国政府将采取严厉措施加以制止。但这似乎并未挽回投资者已涣散的“军心”,据彭博资讯的数据,9月2日当天韩元兑美元再跌1.3%。
  显然,金东洙的措辞虽强硬,也难以立即扭转两三个月来形成的悲观市场情绪。自6月以来,韩国证券市场中出现了明显的资本外流,刚刚过去的6月和7月总计有118亿美元外资撤离韩国股市,7月有30亿美元债券净售出。
  同时,出口作为韩国最大的经济引擎,7月虽然强力反弹,比上年同期增加37%,仍未能赶上47%的进口增速,贸易赤字再度扩大,韩元贬值压力凸显。
  在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双双“见红”的情况下,韩国的外汇储备继续缩减。而政府为遏制韩元单边贬值的趋势,又动用外汇储备购入韩元,外汇储备进一步下降。
  这显然是一个恶性循环。贸易逆差越大,贬值压力就越大;韩元越贬值,投资者信心即走低。若动用外汇储备维稳币值,则外汇储备越来越少,反之强化了市场对外储锐减的担忧。
  8月底,韩国外汇储备仅存2432亿美元,比2007年底时减少了将近8%。
  目前的外汇储备量,仍远高于国际公认的“三个月进口支付”的安全警戒线,但韩国短期内将面临偿付的外债更需引起注意。
  今年年底前,韩国将有1140亿美元的外债到期。届时,如果外国投资者对韩国失去信心,选择撤离韩国市场而非继续投资,韩国的外汇储备将一下“瘪”掉一半。
  不过,花旗集团驻首尔经济学家Oh Suktae分析认为,所谓的“九月危机”不足多虑。因为即将到期的67亿美元的债券,只占全部外国投资者持有的韩元计价债券的14%,或为韩国目前所有流通中的主权债券的2%。
  “但这部分债务很可能进一步影响市场信心,从而压低韩元币值。” Oh Suktae认为,随着外汇储备的下降,韩国政府通过市场操作干预外汇的空间也将被挤压。
  Oh Suktae称,1140韩元-1150韩元兑1美元的汇价将会是一个关键价位。从目前的情况判断,韩元兑美元汇率应该不会失陷这个价位,从而对企业和家庭带来信贷危机。
  韩国是一个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出口一直是韩国经济的重要支柱,韩国的IT产品、轮船、半导体等出口为韩国赚取了大量外汇。2007年韩国的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与GDP相比)超过了70%。
  对如此高度依赖出口的国家,出现贸易赤字就值得警惕。2007年12月韩国首现贸易赤字,此后每个月(2008年5月除外)一直未能由“赤”转“黑”。而东南亚金融危机结束后,韩国仅在2003年一季度的三个月中出现过贸易赤字。
  作为高度外向型的经济体,韩国极易与外部环境“同冷暖”。世界经济一旦放缓,也就意味着对韩国出口的需求减弱。而韩国的三大出口目的地——中国、美国和日本中,后二者的经济已明显放缓乃至出现衰退迹象。
  不过,标准普尔主权评级分析师小川隆平(Takahira Ogawa)说,这些国家的出口对韩国固然重要,因韩国对俄罗斯、中东和拉美等资源丰富地区的出口在增长,可能会减轻美国需求减慢的影响。
  出现贸易赤字的原因,的确不在于出口乏力——7月37%的同比增速说明了这一点——更大的原因在于进口的猛增,而罪魁祸首,还是高企的国际油价。2008年上半年,韩国“矿物燃料、润滑油和相关物质”项目下的进口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0%以上。
  贸易赤字的出现,意味着对韩元的供大于求,韩元贬值预期强烈,韩国市场在外国投资者眼中的吸引力也小了一些。
  韩国宏观经济基本面也未能给予投资者足够的信心补偿。韩国央行8月20日发布的一份例行报告-《国内经济发展》中,“缓慢”、“停滞”此类消极词汇频频出现。报告内容显示,虽然韩国的出口依然强劲,但是内需疲弱,消费和投资都不乐观,工业产出增长也在放缓。不过,2008年二季度的真实GDP增长率仍达到了4.8%,超过前四年的平均水平。
  因此,相比经济增长,韩国政府眼下更重视抑制通胀。同样由于国际油价的传导,韩国7月的交通运输价格同比上涨了15%。韩国央行于8月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5.25%,为一年来的首次升息。
  幸好,韩国的通胀并不像其他一些亚洲国家那样“不羁”,8月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升5.6%,低于上月0.3个百分点。小川隆平亦认为,随着石油等其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韩国的通胀可能已进入下行通道。
  但外国投资者对韩元资产的信心似乎还是不足。不能不说,这与全球经济充满了不确定性有关。小川隆平分析,外国投资者在韩国股市大举抛售,其中一种可能是想通过变现来减小其投资组合的规模。由此看来,作为在此轮资本全球化中获得大量资本流入的新兴市场,在全球大环境恶化时,同样有可能首先遭受资本流出的打击。
  韩国总统李明博曾在大选中打出了雄心勃勃的“747计划”,即年经济增长率7%,十年内人均收入增长至4万美元,并使韩国成为世界第7大经济体。但目前,李明博离自己的目标似乎越来越远,特别在经历了进口美国牛肉风波之后,其支持率已从3月的52%,下降至24%(8月25日调查结果)。
  为提振经济,李明博政府在9月1日提出了一项规模空前的减税方案。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将个人所得税税率将在未来两年内下调2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税下调3至5个百分点,并降低财产所得税负担。到2009年年底,上述三项的总体税率将从目前的23.7%调整到22.3%。若该方案能在10月2日提交韩国国会并获通过,则到2009年底,韩国居民在纳税支出上将节省11.7万亿韩元(约合105亿美元)。
  此方案虽显示出李明博振兴经济的抱负,却也不乏批评之声。有批评指出,该项方案将更多惠及大型企业和富有人群,而缩减了政府可能用于低收入群体的福利保障投入。
  “在消费者和企业市场情绪低迷的情况下,单此一项减税方案能起到的作用有限。”小川隆平评价道。况且,距离减税方案效果的显现,还有一段时滞。
  Oh Suktae亦认为,该减税方案缺乏细节性的财政支出削减计划的配合。“政府对减税的积极作用过于乐观了。”■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