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世界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中欧关系而立之年新突破 (9月10日 PM)

2006年09月10日 21:07 来源于 caijing
中国总理温家宝出席第九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同意启动有关中欧新的全面框架协议的谈判



  当地时间9月9日,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抵达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并出席第九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会晤结束后,双方发表了《第九次中欧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同意启动有关中欧新的全面框架协议的谈判。
  新的协议涵盖了双边关系的全部领域,包括加强政治事务合作。这份全面框架合作协议将取代双方于1985年签署的《欧共体与中国贸易经济合作协定》。
  启动全面框架协议谈判的设想,在2003年12月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七次中欧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冯仲平说:“启动新协定的谈判旷日持久的原因主要来自于技术方面。欧盟倾向于签署全面的协定,而中国方面则主张签署政治和经济相对独立的协定,从发表的声明来看,欧盟做出了一定让步。”
  在欧盟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负责对外关系的欧盟委员贝妮塔·费雷罗·瓦尔德纳说:“欧盟与中国的关系现在囊括政治与安全问题,贸易经济合作,科技,环境,以及像人权这样的敏感问题。我们需要一个全面的协议来统筹我们的工作,将这一极其重要的伙伴关系提升到更高层次。我希望新的框架协议有助于加深我们的战略伙伴关系,使合作更富成效。”
  就在中欧领导人会晤之前一个星期,英国传出了布莱尔首相因党内纷争将于一年后下台的消息。分析人士认为,推动全面框架合作协议的谈判、尽快签署《中欧新框架协定》,将使中欧关系步入健康有序的轨道,使中欧双方在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时拥有可参照的制度保障,避免双边关系因一时一事和领导人的更迭而发生变化。
  目前,中欧关系发展势头良好,双方高层互访频繁。政治关系的热度有效带动了双方经贸关系跃上新的台阶。欧盟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04年中国又取代日本成为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相对于中美关系,中欧关系没有重大的战略政治利益纠葛。相对于中俄、中日等其它主要大国关系,中欧之间远隔重洋,没有重大的地缘利益冲突,因此这为发展以经济为导向的中欧关系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然而中欧关系的发展尚存两大“瓶颈”:一个是欧盟对华解除军售禁令问题,另一个是给与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这两个问题的悬而未决,都是与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愿望不相符的。此外,由于历史文化传统、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中欧在人权等问题上也还存在不同看法和分歧。针对这些障碍,商讨尽早签署中欧全面框架协定,保持积极对话的姿态,消弭局部不和谐,这也是中欧关系日渐走向成熟的表现。
  冯仲平教授还表示:“新的框架协议不是达成某种条约,也不是行动纲领,更像是对近年来中欧经贸发展和政治合作的原则和成果进行梳理,因此只具一种象征意义,对依靠它来解决目前影响双方关系的消极因素应持保留态度,消弭中欧彼此之间的障碍问题还需要双方更长时间的努力。”
  1975年5月6日,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简称欧共体)建立正式关系。随着中欧双方高层互访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加强。中欧各级别政治对话与磋商机制不断完善。2001年,双方决定建立全面伙伴关系。2003年10月,第六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后,双方决定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温家宝总理此次欧洲之行还将出席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亚欧会议领导人会晤。今年正值亚欧会议召开十周年。此次会议的主题是:“亚欧会议十年:全球挑战——联合应对”。在这次赫尔辛基峰会上将在多边主义的平台上汇集全球化问题、多边主义、应对安全威胁、可持续发展,文化间对话等重要议题,以期达到在国际舞台上联合亚欧会议成员力量,协调各国立场的初衷。■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