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世界 > 观点 > 正文

瑞士金融机构看好人民币业务

2013年09月29日 08:46 来源于 财新网
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优势突出的瑞士银行业,亦准备分享人民币国际化盛宴
 

  【财新网】(特派日内瓦记者 张翃)“瑞士已经为人民币业务做好了准备。”在9月27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日内瓦中国高层论坛,瑞士银行家协会亚洲事务总监西格曼(Heinrich Siegmann )发言表示。

说到下一步中瑞在金融方面开展合作的可行之处,西格曼建言希望看到有中资银行在瑞士设点,并作为人民币业务在瑞士的清算中心,这可以帮助人民币离岸业务在瑞士的发展。

目前,瑞士各家银行设在香港的分支机构已经都开展了离岸人民币业务,其中多家已开始向瑞士和欧洲客户提供离岸人民币产品。大多数人民币业务都需要通过香港清算。

目前几大离岸人民币中心中,新加坡和台湾已有了本地进行清算的中资银行,伦敦和其他的欧洲金融中心都只能通过香港进行清算。西格曼告诉财新记者,瑞士方面也非常关注中国人民银行正在开发的“中国国际支付体系”(CIPS),该体系将允许境外的行直接通过人民银行进行人民币结算。但至于它是否能对海外人民币业务的开展产生重大影响,西格曼说,还要看体系的细节,包括结算限额的大小等。

据瑞士银行家协会统计,截至 2013 年 1 月,瑞士券交易所(SIX)已有 44 只人民币计价的券上市交易。2012年四季度,人民币债券成交总额为 850 万欧元,人民币也成为瑞士证交所成交量第六大的外币。

“现在在瑞士,走进一家大一点的银行,你可以轻易开设一个人民币账户,就像开设欧元、日元账户一样。”西格曼说。

据瑞士银行家协会统计,目前在瑞士通过人民币账户进行托管或管理的资产规模已经超过100亿元,在私人银行开设的离岸人民币活期账户有数千个,信托存款账户也有数百个,资产总额有数十亿元。此外还有数十亿元的固定收益产品,结构性金融产品和共同基金规模也都以亿计。

 

中瑞金融合作

西格曼告诉财新记者,自从中瑞今年7月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后,两国政府也开始准备开展金融方面的对话。这种对话可能会类似于中国和英国之间自2008年开展的经济财金对话。

瑞士银行界对对话主要提了三方面的意见,西格曼说。一方面是在瑞士建立人民币离岸交易枢纽,其次是加大瑞士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的许可,反之也帮助中资银行在瑞士落脚,第三则是加大瑞中之间金融机构的教育与培训合作。

目前,瑞士尚无任何一家中资银行的分支机构。中资银行在这样一个金融中心的缺席令人不解。2008年底中国银行曾在瑞士设立一家私人银行,但四年后就宣布退出,转让给了瑞士宝盛银行(Julius Baer & Co.)。

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或许是瑞士与中国开展金融合作最突出的比较优势。瑞士的跨境私人财富管理业务2011年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7%。瑞士银行家协会的报告称,中国身家超过100万美元的富豪已经超过100万人——是包括瑞士在内的全球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业竞逐的对象。

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资产及以人民币计价资产也成为欧美主流投资产品之外的另类投资选择。瑞士银行业在瑞郎等其他非主导货币投资产品方面多年的经验,或许解释了许多投资者选择瑞士进行这方面的投资。在欧洲,虽然伦敦是人民币债券(点心债)的主要发行地,但有统计称这些债券的相当大部分购买者来自瑞士的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

西格曼说,瑞士的私人银行业目前主要可以通中“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以及瑞在中国国内的子公司通过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这两个渠道,为中国的客户提供服务。

此外,西格曼也表示,瑞士在养老基金管理方面的经验值得与中国分享。瑞士目前有7000亿至8000亿瑞郎(约合4.7万亿到5.4万亿人民币)的养老基金,以私人部门的企业养老金体制为主。 

  

瑞士特色

制造出精致钟表、军刀、巧克力的瑞士,也造出了远超其体量的金融体系。

瑞士Leonardo & Co.投资公司首席执行官索瑟(Ronald Sauser)说起一个故事。他某次问自己的一位朋友会不会放弃瑞士银行业的服务转投他家,朋友便拿出了一枚瑞郎硬币。“这有什么特别的呢?无非是旧了点儿。”他问。“是没什么特别的,”客户答道,“只是这枚硬币是1825年发行的,到现在还可以在市面上流通。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做到这点。”正是瑞士独一无二的稳定性吸引了许多投资者。

自1815年确立“永久中立国”原则的瑞士,在上个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中全身而退,是其稳定的基础。但令人“费解”的是,在区区4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保持了26个州的联邦体制和4种官方语言,以及惯于对大小事务展开全民公投的直接民主制,并不与稳定产生矛盾。秘诀或许在于一个成熟的公民群体。说起瑞士人的“理性”,一个被津津乐道的例子是2012年,三分之二的选民在一次公投中反对将带薪假期从4周延长为6周,恐损伤瑞士经济的竞争力。

经济领域,20世纪30年代瑞士的雇主与雇员之间达成的“工作-和平”协议,亦为劳资关系的和谐奠定了基础,让瑞士“免疫”于欧洲常见的罢工困扰。

稳定、和平和中立,让瑞士成为富豪们托付财产的首选。但近年来,瑞士银行业恪守多年的保密原则,越来越受到其他国家的诟病,瑞士银行业形象也日渐与贪官转移资产、富豪避税等挂钩。2009年,瑞士最大的银行瑞银集团(UBS)因唆使避税在美国受罚7.8亿美元。

金融危机导致的财政困难,让西方国家决心下重手整治避税与银行保密。二十国集团会议(G20)自2009年就对此宣战,称“银行业保密的时代结束了”。瑞士等国也不得不顺应国际大潮,重新审视以往做法。今年4月,瑞士与美国达成协议,将配合美国税务机关为查税目的获得美国公民在瑞士账户的信息。■

责任编辑:李增新 | 版面编辑:李丽莎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