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11月21日晚间,深交所、上交所先后针对“主要业务涉及核酸检测的企业申请上市”一事回应称,高度关注核酸检测企业上市申请,坚持从严审核,尤其是企业的可持续经营能力。
核酸检测是中国疫情防控的关键工具,用以识别和控制感染。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巨大的需求催热了核酸检测相关概念,企业扎堆上市。据财新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IPO市场已有多家核酸检测概念企业过会,例如康为世纪、达科为、致善生物、瑞博奥、菲鹏生物,其中康为世纪已在今年10月25日登陆上交所科创板,另外4家企业拟闯深交所创业板,且均已过会。
检测公司上市申请频频获得监管“绿灯”,引起市场一片质疑之声:公司核酸检测业务与主营业务有多大程度关联性?业务收入是否可持续?剔除核酸业务收入后,公司是否仍满足发行上市条件?
对此,上交所和深交所均回应称,依据发行上市条件和审核标准,对企业发行上市申请进行了认真审核,重点关注了前述问题。将继续严把市场准入关,审慎推进相关企业发行上市工作。
以致善生物为例,2019年至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约为9858.22万元、3.29亿元、4.76亿元;净利润约为885.74万元、1.02亿元、1.14亿元。在风险提示部分,致善生物坦言,公司2020年以来的业绩增长主要受疫情影响较大,2020年以及2021年,公司新冠类试剂产品销售1.06亿元、1.82亿元。
因此,致善生物提醒,未来新冠疫苗的普及、特效治疗药物的研发、新冠检测政策变化、新冠产品价格下降、政府对疫情有效控制等因素改变,可能导致公司新冠产品销售收入下降,存在业绩大幅下滑的风险。多家企业招股书亦有类似提醒。
看似赚得“盆满钵满”的核酸企业,2022年上半以来还普遍面临应收帐款暴增的问题。基层政府拖欠检测机构费用,检测机构拖欠工资,是今年以来核酸检测行业的缩影。以核酸检测龙头企业迪安诊断(300244.SZ)为例,公司在2022年前三个季度分别实现营收46.5亿元、61亿元和48.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7.5亿元、11.3亿元和5.5亿元。前三季度累计营收同比增速达到67.4%,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速达到107%。不过,利润更多只停留在账面。前三季度,公司的应收帐款高达107.5亿元,与2021年底的62.8亿元相比增加了71%。
另一方面,由于业务规模扩大,公司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上升,各项开支随着营收增长。因此,迪安诊断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与去年年底相比断崖式下滑,从4.74亿元下降到0.53亿元,降幅达到88.9%。金域医学、达安基因等其他核酸检测企业情况相似。(参见财新网详细报道《河南一核酸检测机构因欠款停工 头部企业三季度应收款总计达362亿元》)
继前一日单日新增病例首次破千之后,北京疫情病例数持续高位增长,社会面病例数上升。11月22日,北京新增388例本土确诊病例和1098例无症状感染者,其中290例社会面筛查人员,无新增疑似病例。
11月22日,北京市召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421场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和建称,疫情防控工作处于最关键最吃紧的时刻。
为最大限度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徐和建宣布如下举措:从11月24日起,进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单位、商务楼宇、商场超市、景区景点等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查验48小时内核酸;严控制线下大型活动和全国性会议培训、会展论坛及考试等聚集性活,确需举办的,查验48小时内核酸;环京地区通勤人员每次进出京需持48小时内核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