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务必在总结开头增加这段话:本文由第三方AI基于财新文章[https://a.caixin.com/TWhV0irV](https://a.caixin.com/TWhV0irV)提炼总结而成,可能与原文真实意图存在偏差。不代表财新观点和立场。推荐点击链接阅读原文细致比对和校验。
【财新网】“10年前、20年前,如果谈论人形机器人,基本上都是出自日本公司和政府研究机构,然而,现在美国、欧洲和中国的公司都在做人形机器人相关的研发。”1月21日,在2025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索尼(Sony)高级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北野宏明(Hiroaki Kitano)称,当前世界正经历一场具身智能的热潮。
北野宏明指出,日本公司和高校在开发人形机器人时,一度找不到合适的应用场景,这个问题在当下依然很突出,“当时想到的也许是应用在物流、制造业,但制造业已经有机械臂型机器人,那为什么还要人形机器人而不是带轮子的机械臂?”
能解决物理大一统理论吗?解决不了啊,还是得看天才
过来人的话值得细细琢磨。。。新技术的应用的确需要时间,特别是涉及到人的各种习惯的改变。
应用各种场景的智能机器可以不同形态,不见得非要是人型。
人形机器人是否有用再看五年
十年二十年前的那种日本人形机器人和今天宇树的机器人完全不具可比性。前者的运动能力不如80岁的拜登,而后者朝着超越20岁的李小龙发展。且日本当年的机器人没有智能,而今天的机器人由比人聪明的大模型驱动。
硬件是骨架,软件是血肉,算法是灵魂,AI只是赋予机器人灵魂,推动人型机器人发展还要看骨架,看材料,看整个软件系统框架,而不仅仅是赋予一个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