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世界 > 要闻 > 正文

记者手记|青壮年外流的立陶宛,如何用效率撑住农畜业

2018年06月17日 14:32 来源于 财新网
可以听文章啦!
在立陶宛做一只牛,会被善意地养育,然后高效地杀死;而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他能完成多少机器所做不了的事情
工人们坐在车间外的办公室,远程对器械进行操作。立陶宛自从2004年加入欧盟之后,大量年轻人转移至欧洲工资水平更高的国家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度自动化正好切合了这个国家劳动力流失的现状。图/财新记者 何书静

  【财新网】(特派维尔纽斯记者 何书静)对一座屠宰厂来说,这里非常干净。我们所有人都被一次性防护服裹得严严实实,有胡子的男士甚至需要佩戴口罩,女士得取下所有的配饰。地面像手术室一样洁白,偶尔有几滩血色液体。废物直接从流水线下方排出,我看到那里形成了一条鲜红色的带状物。

  空气中有一股热腾腾的气息,夹杂着动物皮毛被开水烫过的味道。大型器械正在四周运转,我听到高压水枪和刺耳的放气的声音。

  突然右上方传来“哐当”一声,一个牛的头骨从三四米高的钢架上砸进金属桶,直接进入地下的废物回收站。

责任编辑:李增新 | 版面编辑:邱祺璞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